![]() |
“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黃銀昌的入黨故事[ 作者:瞿浩 點擊數:4643 更新時間:2021/07/02] 黃銀昌 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 ——安徽同濟建設集團黨員 黨齡:51年 黃銀昌: “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 安徽同濟集團終身榮譽員工 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1969年12月,我光榮地應征入伍,來到北京衛戌區某獨立團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當時,我的心情十分激動,作為一名農村青年能夠有幸來到首都北京,來到毛主席身邊,我感到無比自豪。1970年11月,經組織考核,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深感責任重大,并更加堅定了我要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青春的寶貴經歷讓我深刻地感知到,部隊才是一所真正的“人生”學校,在這里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還能錘煉人的品性,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有信仰的共產黨員。那時的我是一名青年黨員,親歷的幾件故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想與大家分享一二: 年輕時候的黃銀昌 義無反顧滅火情 當時我們連隊駐防北京市東方紅煉油廠(現在是北京市燕山化工區),主要任務是保衛煉油廠。當時,為緩解國家能源緊張的問題,工人們都不辭辛苦地趕進度、促生產。那時的煉油廠各車間都是新建的,各項設施也不完善,在某天生產車間難以避免地發生了火情,為確保國家財產不受到更大的損失,戰士們與工人、消防員都義無反顧地撲向火場,盡管廠房濃煙滾滾,火煙燎在戰士們的臉上熏得通紅,但是戰士們依舊發揮我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勇往直前撲滅火情。 艱苦奮斗不忘本 雖然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但我依然不忘初心。革命的光榮傳統是萬萬不能丟掉的,我作為一名農民子弟兵,來到這里不是為了貪圖享樂,而是要錘煉自己作為一名黨員和軍人艱苦奮斗的品性,更好地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為了使部隊能夠一直保持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我們平時除了執勤訓練以外還提倡戰士們生產自給,因此在部隊里還會經常開展養豬、種菜,以及到車間與工人們一起勞動等一系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磨練戰士們艱苦奮斗的作風,還能讓戰士們從中錘煉自己的革命意志。 野外軍訓磨練意志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部隊里的兩次野外軍訓,野外軍訓不僅磨練了自己的意志,而且讓我受到了更大的教育。第一次野外軍訓是從首都北京營地出發,徒步行軍來到了河北省來水縣革命老區。當時正值春節,根據部隊里的安排,戰士們就地駐訓,遵照軍隊紀律一律自搭簡易營房,絕對不打擾人民群眾正常的休息時間。大年三十晚上,所有冬訓官兵分配到當地人民群眾家中去,與每家每戶一起包餃子共迎佳節。軍民魚水情,解放軍緊緊依靠人民,真誠維護群眾的利益,群眾用質樸的行動溫暖著解放軍。第二次野外軍訓是兩天一夜集訓,當時溫度在零下三十度,中途不準休息,每次吃飯只有五分鐘,到達北京市長城以北延慶縣。我們從營地出發的時候帶的干糧和饅頭,在長城以南還可以吃,可到了長城以北干糧和饅頭凍得像是石頭一樣根本無從下口,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戰士們在野外駐訓盡可能不打擾當地的老百姓,即使條件如此艱難也沒有一位戰士掉隊,個個都精神飽滿,積極地投入到訓練中去,很好的鍛煉了自己,使自己有了在更艱難的環境下如何去生存的能力。
1977年4月,我退伍回到地方,當時肥東縣正處于干旱時期,旱情十分嚴重。人民群眾因缺水無法正常的生活,這時地方黨政領導決定從和縣烏江口把長江水引到皖東地區,稱為安徽的南水北調工程。組織安排我負責駟馬山引江工程的指揮工作,我作為一名黨員,永葆軍人本色,做到退伍不褪色,我堅決服從領導安排,黨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為安徽水利建設,為解決皖東地區旱情,我愿意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這次的指揮工作中最讓我感觸到的是當時駟馬山引江工程開工,從和縣、含山縣、全椒縣、肥東縣到定遠縣,整頓干渠及配套設施全面開工建設,沿線百萬群眾齊上陣,不講條件不計報酬,無施工機械,都是人工操作,肩挑人抬,人人都干勁十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更是偉大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向人民學習。不到一年的時間渠道全面貫通,第二年春天長江水便引到了肥東。
由于工作需要,之后我被分到肥東水安公司上班,作為一名黨員,我服從黨的命令不管去什么地方都要起到一顆螺絲釘的作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2004年,肥東水安公司成功改制,我入職改制后新成立的安徽同濟建設集團,這對于我來說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不管怎么變化,我都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中共黨員,是有價值有信仰的,要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能有機會繼續為企業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是最值得我驕傲的事情。 |